林建魁代表:
您提出的正规的体育投注app:“因地制宜支持花生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县花生生产及加工现状
(一)花生生产概况
我县花生生产区域分布合理、品种布局科学、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成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提升,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2024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60万亩,总产2.14亿公斤,平均亩产352公斤,最高亩产457公斤。目前,全县花生种植比较效益较高,每亩花生按照352公斤计算,每公斤6元,亩产值2112元,每亩玉米按照653公斤计算,每公斤2.1元,亩产值1371.3元,每亩花生较玉米增加收入740.7元,全县60万亩花生可以增加农民收入4.4亿元。
(二)花生加工及仓储概况
随着花生产业集群年产7.5万吨优质成品花生流水线建设项目、花生拉丝蛋白的生产应用建设项目、年产500吨高油酸花生的生产加工及储存项目、花生米与花生米乳白生产线等项目的完成和投入运行,极大提高了花生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能力,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将达到90%以上。通过完成年产500吨高油酸花生的生产加工及储存项目、1.5万亩花生种子基地标准化储藏库建设项目,结合2022年承担的冷藏设施建设项目,新增常规保鲜仓储总库容2.06万立方米,完全满足花生产业发展需求。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做优一产,将“最大变量”转变为“关键增量”。着力在花生产量上下功夫,化解种植风险,稳步提升花生产量。一是加强统筹管理,扩大花生良种繁种面积。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参与,在全县范围内建立统一繁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供种生产体系,稳步扩大繁种面积。引进花生新品种10个,大力推广适宜延津种植豫花、花育等系列优质高产新品种,花生种子繁育面积达10万亩,年产优质花生种子3000万公斤。二是坚持项目为王,推进花生耕种收一体化。统筹整合“绿色高产创建”、“花生产业集群”、市级花生产业园等项目和资金,加快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配备农情监测与绿色防控系统,培育河南德昌、龙飞等一批享誉全国的花生收摘机械制造厂商。目前,全县花生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94.7%,拥有种植和初级加工合作社600多家,基本形成了耕、种、收、灌、防一条龙服务体系。三是聚焦单产提升,实现花生产值量的突破。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实行“两追一喷四补”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化学除草技术和化学调控技术;实施花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在全县建设20个百亩方攻关区,5个千亩方高产区,辐射带动全县60万亩花生产量提高。与省农科院合作种植豫花93亩产452.65公斤,创造了高油酸花生品种新纪录。2024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60万亩,总产2.14亿公斤,产值12.84亿元,实现了花生总产和产值的双突破。
二是做强二产,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价值”。着力在产业链上下功夫,致力于将黄河故道花生种植优势资源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强劲动力。一是引育龙头企业,持续推动集群化发展。围绕花生产业链,培育种子收储加工企业,引进新乡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培育壮大了汇晔食品、恒达等调味品企业和延津本土商贸龙头成根合作社,充分发挥集群效应和互补优势,持续推动花生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二是补齐产业链条,持续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引进山东鲁花10万吨浓香花生油生产线,大力发展以河南汇晔食品为主的花生酱、芝麻酱、芝麻香油,以恒达食品为主的花生碎、五香花生和以成根合作社为主的花生贸易。依托农牧企业和长青生物质大力发展花生饼粕蛋白综合利用和花生秧、花生壳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开发利用,拓宽花生综合利用途径。三是优化产业路径,持续在发展中谋新篇。在创新上下功夫,联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研发出以花生蛋白为主要原料的“花生豆腐”,用老传统催生新产业,变家庭式作坊为规模化生产,把花生豆腐变成了延津区域特色产业。鼓励合作社种植水果花生,支持企业开发花生芽、花生饮品,突破发展瓶颈,努力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
三是做活三产,将“制度优势”转变为“发展动能”。着力在三产融合上下功夫,畅通要素渠道,将制度优势转变为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一是加强要素保障,聚力品牌打造。整合政策资金,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引导加工企业及花生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举办中原(延津)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期货衍生品研讨会,延津县马庄乡花生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金粒、豫粮、联丰3家企业获绿色食品花生认证,延津花生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二是强化联农带农,健全发展体系。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和引导花生加工龙头企业、花生收储企业积极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订单生产等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性服务,发展股份制、订单制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山东鲁花3年累计向农户分红1346万元。三是推动三产融合,增强发展活力。制定延津县黄河故道优质花生产业发展规划,纵向上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向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发展。横向上依托河南省优质花生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打造花生产业展示平台,开发关联产业,带动花生商贸物流发展。延津成根合作社年商贸量2万吨以上,优质花生米出口量连年递增。
三、下步工作
一是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土壤肥、无污染”为建设标准,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加强耕地质量、土地平整、道路建设、农田灌溉、基地生产用电、农田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质量等级高、配套设施齐全、抗灾减灾能力强、建设规范的优质高标准花生田。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做强特色加工。一是拓展广度。充分挖掘花生精深加工的增值潜力,引导加工企业开发有市场、有卖点的功能性产品,拓展延津花生制品的宽广度。二是增加深度。寻求技术突破,尝试开展更深层次的精深加工,把延津花生产品加工变成蕴含深度科技的花生业“硅谷”,努力把花生产业的深度价值发掘出来。三是做大高度。把绿色花生、有机花生的资源开发利用好。鼓励鲁花集团、百川食品、豫粮集团、嘉合粮油等企业开发绿色花生、有机花生和由此派生的有机产品,以高端的定位、适宜的包装、互联网的平台、全流程的追溯和得体到位的宣传,提高延津花生的商业价值。
三是推动新产品研发,持续推进品牌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改组改造、联营联合等形式,培育和壮大加工龙头企业群体,形成集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创新中心,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通过举办观摩会、展销会,制作宣传牌等形式,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介,广泛宣传延津县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的花生品牌,提高知名度。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树品牌、创名牌,努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有发展潜力的花生品牌、名牌。鼓励扶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注册商标,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完善监管制度,建立花生安全检测监测点,维护延津花生品牌的市场信誉,全面提升花生生产质量安全水平。
四是构建科技集成与研发平台。进一步加强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花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和研究院,打造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构建花生产业科技集成创新平台。通过设立科研基地等方式,加强花生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应用研究,实地开展花生种植技术集成模式应用研究,合力开展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花生产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不断提高产业产品科技含量。
五是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服务产业融合。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基础上,以满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体的金融需求为导向,构建起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各司其职、协调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保险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方式。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仓储物流等花生产业融合的关键领域进行支持,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与花生生产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
最后,感谢您对我县农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希望您能继续关心我县农业工作的开展,提出更好正规的体育投注app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我县农业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谢谢!
延津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28日
豫公网安备: